為慶祝楊凌示范區成立20周年,全面展示示范區在支撐和引領我國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業發展方面所取得的顯著成就。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日報、農民日報、人民網、陜西日報、陜西廣播電視臺、西部網、陜西傳媒網、鳳凰網、新浪網等新聞媒體組成“走出楊凌看示范”采訪團在6月17日來我公司、基地進行專題采訪報道。下面是高宇、許正斌專題報到:
(高宇 許正斌)6月17日,“走出楊凌看示范”采訪團來到了位于榆林市佳縣王家砭鎮壕則溝村的楊凌示范區佳縣滲水地膜旱地谷子穴播基地。這里也是榆林市黃土地現代農業園區的一個谷子種植基地。
視線記者了解到,種植谷子價格在2.3元左右,比種別的作物要劃算得多,因此谷子在佳縣地區種植面積很大。可當地屬于干旱少雨區,年平均降雨量少,再加上粗放的種植方式,使得谷子的產量和品質都沒有預想的好。而自從2017年首次引進滲水地膜技術后,這5月份才播種的谷子,經過一個月的生長就已經長勢喜人了。
(佳縣農技站站長 尚武平)
壕則溝村村委會主任劉忠耀操著一口陜北方言激動地說:“以前沒上地膜的谷子長得很小,一般到現在這個時間才兩三片葉子?,F在上了地膜差不多長得有20厘米高了,按現在這個長勢今年有望豐收,好著呢!”
(壕則溝村村委會主任 劉忠耀)
佳縣農技站站長尚武平告訴視線記者,由西農專家培訓的滲水地膜技術最大的好處就是保水,經過兩個月地膜降解以后會開孔,雨水就會滲下去,這時地膜就會起到為植物補水的作用。
據了解,2016年,楊凌示范區科技局通過考察,把這里定為科技示范推廣基地,專門委派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馮佰利等多名教授來給農戶做培訓。目前,園區在朱官寨鎮杜家峁村推廣基地示范種植“小香谷”200畝;在王家砭鎮壕則溝村、方塔鎮圪嶗灣村、楊塌村推廣滲水地膜種植谷子500畝。佳縣農技站站長尚武平表示,今年如果試驗成功,明年就可以在全縣大面積推廣。
而在2011年以前,榆林市黃土地現代農業園區只是生產雜面和苦菜的小手工作坊,由于只在當地銷售,最初的年產值只有20萬元。而近5年間,園區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現在產品銷往東南沿海、京津冀和西北各大城市,年產值能夠達到3000萬元。說起讓企業快速發展的秘訣,總經理高維軍說,這和參加楊凌農高會密不可分。他們從2010年開始就參加楊凌農高會,學習先進產業技術、宣傳推介企業產品、尋求合作伙伴。
(榆林市黃土地現代農業園區總經理 高維軍)
說起參加農高會的好處,園區的銷售經理王震總結了三點:“第一它是一個大型的展會,我們見識了很多先進的設計理念;第二農高會有很多大的客戶來參展,只要我們能對接上一個大客戶,一年下來基本上就能獲利幾十萬元;第三農高會對我們來說是打造品牌的好機會。在第20屆和第21屆農高會上,我們獲得了后稷獎,有了這個品牌后,銷售起來很容易。”
(榆林市黃土地現代農業園區 銷售經理 王震)
園區在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也肩負著帶動當地農民致富的使命,結合精準扶貧,公司包扶基地34戶貧困戶和97名殘疾人,并建檔立卡,制定相應的扶持措施,按計劃給予特殊扶持。公司每年提供50多個就業崗位,優先安排貧困戶、殘疾人上崗。
(朱官寨村 村民 張德華)
今年55歲的張德華,家里有8口人,孩子多,自己又是殘疾人,不能干重活,因此成為貧困戶。自從園區成立后,張德華就在高維軍的園區里負責和面和照看機器,現在一年賺3萬元,真正實現了脫貧。
記者手記:在佳縣的采訪,我們看到楊凌的農業專家團隊在干旱半干旱地區因地制宜、實地指導,通過引進新品種、新技術,開展技術服務,促進當地農民轉變理念,讓這些原本貧瘠的土地開出致富之花。而楊凌農高會的舉辦又為企業搭建了對外交流的平臺,過去是企業被動找客戶,通過參加農高會變為客戶主動找企業。這一切正是楊凌的科技力量為企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為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從而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的真實寫照。